二胡
弦乐这一家子见到最多的就是二胡,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在乐队中担任弦乐的主力军,以及旋律性乐器。也是常见的独奏乐器。二胡通体是木质的。琴桶是蒙蟒皮。音色近人声,旋律性,歌唱性较强。
二胡
在民乐队中担任弦乐高声部旋律。在广东音乐中担任主奏乐器。高胡也是通体木质的,琴桶直径比二胡要小一些,圆筒为广乐常用的制式,乐队高胡有六角或八角的。演奏姿势广乐会把琴桶夹在两腿之间。一般乐队演奏姿势和二胡一样。高胡声音明亮,温柔甜美。
高胡
江南丝竹、广乐中常用的副旋律乐器。也是乐队里的中音担当,定弦比高胡低八度。在广东音乐中经常用来和高胡打配合。乐队中起到中音声部的支撑。声音较低沉,音色厚重。整体也是木质结构,但是琴桶要比二胡大很多。
中胡
板胡是木质琴杆(担子),椰壳做发音箱体,俗称“瓢”,瓢上盖的面板是老桐木板。常见的分为高音、中音、低音这三种。高音板胡常用于东北、华北戏曲曲艺及歌舞伴奏。中音板胡常用于西北地区的戏曲和器乐合奏。低音板胡适合表现较为深沉、宏大的音乐风格。
从外形来观察主要就是担子的长短不一样,再有就是瓢的大小以及形状不同,高音小一些、开口小一些,低音瓢会比较大。
板胡
形似板胡,发音箱体也是整颗椰子壳做的,一面桐木板,另一面打洞。
椰胡的箱体是整颗椰子掏洞洞,后边音窗的位置打了五个洞。这个和板胡不大一样,虽然板胡音窗部位也有雕花的,但是还是敞口的居多。
椰胡的琴码用的是小贝壳(也有用竹子的),这个就很有地域性了,椰子+贝壳。妥妥的海南岛呀。所以椰胡流行的地方也是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这些地方。常用在广东音乐、潮州音乐,以及当地戏曲中,担任合奏或伴奏。
京胡于清乾隆年间改制而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名京胡。最早老话讲“胡琴儿(发音“器儿”)”就是指的京胡,而不是二胡,后来叫着叫着“胡琴儿”就成了二胡了。京胡还有一个名叫“二鼓子”,也是很形象的名字。
京胡琴杆用竹子制成,琴桶也是竹筒。琴皮一般用的是乌鞘蛇皮,这有别于二胡等,高二中胡一般用的是金花蟒皮,韧性、张力、厚度、面积等都要比乌鞘蛇皮大。
京胡
京二胡有点像京胡和二胡的合体,体型比二胡小很多,又比京胡大一些。琴体和二胡一样是木质结构,但是琴皮又和京胡一样一般用乌鞘蛇皮。
京二胡的演奏手法近似京胡,技法方面和二胡还是有差别的。主要用作京胡的伴奏乐器,或者京胡的配角。
有一个关于京二胡起源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1923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编演《西施》。在做音乐的时候,梅兰芳先生觉得乐队伴奏很单薄,之后就找了很多种乐器试听,想让乐队整体再厚实一些。经过一系列研究之后,最后选定了在二胡基础上结合京胡创制京二胡,以二胡的材质,缩小二胡的比例,使用京胡的震动膜,京胡的演奏技法。经过多次试制之后京二胡就诞生了。也从这部剧开始京二胡就被加入到京剧乐队中了,成为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京二胡
形似二胡,最早通体都是竹制的。近代经过改良,保留琴桶竹制,琴杆则为木质,比例和二胡几乎一样,琴皮一般选用菜花蛇、乌梢蛇皮。
大筒常用于湖南花鼓戏、湘剧等地方戏曲的主奏或伴奏,又称为花鼓大筒。
演奏技法和二胡基本一致,能拉二胡的这个就能拉。大筒的琴码用的是高粱稻节,拥有很有趣的音色。
花鼓大筒
坠胡也称坠琴、二弦,形成于清末期,距今也有百年历史了。坠胡是由小三弦仿制二胡改良而成的。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一带,是雷琴的前身。
最早艺人们在做说唱、戏曲伴奏的时候,觉得弹拨乐器点性的伴奏与唱腔缺乏妥帖和配合,托不住的感觉。随后艺人们仿制胡琴,将小三弦的琴鼓改为了琴桶(鼓状变成桶状),坠胡的琴桶很厚重,类似中音四胡的琴桶。再加以琴弓拉奏,琴杆保持小三弦的宽度,兼指板作用。琴皮大多用的是和京胡、京二一样的乌梢蛇皮。由于琴桶厚重,琴皮韧性小,整体音量不大,这也是后面雷琴改良的主要地方。
坠琴
坠琴的琴桶,和雷琴是有区别的
雷琴是20世纪20年代由中国著名民间艺人王殿玉(1899~1964)在坠胡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
雷琴保留了坠琴的琴杆,琴头,弦轴的样式,在坠琴的基础上,加长了琴杆;将琴桶直径加大、长度变短;琴桶由木质更换为了铜质;将坠琴的乌梢蛇皮改成了同二胡一样的蟒皮。
雷琴对于坠琴的改革丰富了音色,扩展了音域,也提高了音量。整体艺术表现能力更加丰富。
雷琴
雷琴的琴桶,和坠琴是不一样的
彝族三胡,和彝族四胡一样,是少数民族古老的拉弦乐器,整体竹制。
彝族三胡是民间乐舞“阿细跳月”的主要乐器。也是“阿细跳月的灵魂伴侣”,流行于彝族阿细人和撒尼人聚居地区。
彝族三胡
三胡的琴弓和四胡一样是两股马尾。马尾穿在,1、2弦;2、3弦之间。
像这样:1弦|马尾|2弦|马尾|3弦。演奏时1、2弦一组发音;2、3弦一组发音,
近现代也有在二胡的基础上再添加一根负责低音的琴弦做成三根琴弦的二胡,也称三胡,拓展了二胡的音域,也是一项不错的发明。
“彝族三胡的进阶版”。彝族四胡体积小巧,形似京胡,通体竹制,琴杆常用当地的凤尾竹(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制成。彝族四胡声音脆亮,音色鲜明。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永仁等地。
彝族四胡
现在乐队使用的四胡是经过多代改良而定下的比例与尺寸。四胡早期产生于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元朝时期蒙古族内就已经非常流行了。
在蒙古族四胡中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形制的四胡。音色各有特点,也适用于不同的旋律色彩。蒙古四胡雕花精美,有用羊皮蒙皮的,蟒皮蒙皮的,随着改良和工艺也有铜质琴桶的。
现阶段四胡基本都是下图的形制。四胡和彝族三胡一样,用的是两股弓毛的琴弓,分别控制1、2弦和3、4弦。四胡主要流行于蒙古地区,在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
四胡
羊皮低音四胡
这个乐器大家很熟悉了,独特的音色,独特的外形,让人很容易记住他的名字。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琴头为马头造型,两弦一弓。音箱是梯形形状,夹在两腿中演奏。
传说有一个牧民怀念他死去的小马,就取来小马的腿骨作为琴柱,头骨作为琴箱,马尾作为弓和弦,又按照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顶端。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看得出蒙古族人对于马那种发自内心的细腻温柔的情感。
马头琴
云南纳西族的传统弓弦乐器。纳西胡琴有大龙头,大琴桶。所以又称龙头胡琴或大胡。纳西胡琴外形古朴,音色醇厚柔和。多用于“白沙细乐”“纳西古乐”这些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中。多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胡琴
艾捷克最早起源于伊朗;在公元14 世纪前后传入了中亚地区,之后便传入喀什一带。是新疆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的传统拉弦乐器。音色非常迷人,柔和、优美。极具民族特色。流行于新疆南部地区。
艾捷克
维吾尔族的弓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十五世纪前后已经在喀什一带流传,后传至新疆北部和东部。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包含西域旋律的宫廷乐曲),在清代成为“塞他尔”。
这件乐器为通体木质,很长,一米四左右。琴体是整木挖槽出来的,像现在的整挖琵琶一样的方式。萨塔尔高音区音色尖锐,略带金属音。中音明亮,低音浑厚略带烟嗓。
萨塔尔
萨塔尔
革胡,根据不同的音域有不同的大小,低音革胡,倍低音革胡等。革胡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上音杨雨森基于二胡创制而成。参考了大提琴的制式可以拉奏,也可以拨奏。民乐团中是大提琴和bass的位置。
南音二弦是在福建地区流行的拉弦乐器,源于唐代的奚琴,形制上与宋代奚琴也很相似。两个琴轴至于琴杆的右侧,这一点和广大的拉弦乐器都不一样。南音二弦唱用在闽南地区民间戏曲演奏、演唱中、还在广东音乐、潮州丝弦、潮州大鼓有所使用。
南音二弦的音色非常个性,透亮结实,不易被遮盖,所以常作为乐队领奏乐器。
样子和南音二弦挺像的,琴轴都是在右侧。琴桶竹制或木质。震动板也板胡一样,都是桐木面板。琴杆琴弦是木质的。常用独奏、和歌舞伴奏,流行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这篇文章也只是把我知道的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特色的文化、音乐、乐器、甚至音律。
PVC穿线管全称“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是一种白色的硬质PVC胶管,防腐蚀、防漏电、阻燃穿电线用的管子。用于室内正常环境和高温、多尘、有震动及潮湿的场所使用。电线暗装必需穿线管,PVC穿线管其价格实惠,可弯曲,绝缘性能好 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预埋和家庭装修中。如何辩别PVC穿线管的质量,方法很简单,
升压器不通电,这可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升压器不通电的可能原因,帮助你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电力困扰。一、检查电源和插头首先,我们要确保升压器的电源和插头没有问题。请检查电源线是否插紧,是否有破损;同时,检查插座是否正常工作。如果电源和插头都没有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出在升压器本
木材的分类(1)按树种分类木材是用树木的躯干加工而成的,按树木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木材分为针叶材和阔叶材两种。①针叶材又称软材。针叶树树干高大通直,容易制成大规格木材。特点:纹理顺直、材质均匀,一般木质较软,易加工。膨胀变形小,耐腐性较强。常用木材有软松(红松、华山松等)红松(图片来源于网络)华山松(
玻璃胶是一种常见的粘合剂,有着强大的的粘合力和便捷的使用方式,广泛用于各种场合。然而,在某些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可能会用玻璃胶来粘瓷砖。那问题来了,玻璃胶可以粘瓷砖吗?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玻璃胶,探讨一下玻璃胶粘瓷砖的可行性。什么是玻璃胶玻璃胶是一种以硅酮为主要原料的粘合剂,也叫硅酮密封胶。玻璃胶能够形
今天就给大家精挑细选6款卸妆油,如果你实在找不到自己喜欢卸妆油,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6款卸妆油吧!对于卸妆油来说,最起码是用油作为卸妆主要成分,以油溶油更温和一些。一定要注意它们是卸什么样的的妆容的,卸妆后还会有哪些作用,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的卸妆油,油皮当然不会选择卸妆油,干皮也可以试试,毕竟还能润